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黃曉峰-他用生命教我的那些事

十月 8,2018

罹患胰臟癌的大哥,生命最後的那一段時光,對台中榮總緩和療護病房前主任黃曉峰醫師來說,是一份珍貴的禮物,他用生命教會一個醫生如何學習面對死亡與告別,讓黃曉峰醫師無比珍惜身為「醫師」的特權—理解病人的生命,不應該只是生病而已。

 

 

 

醫生的工作是一種「特權」,儘管不同的醫生會有不同的視野,但是在病人的生命不美好的時候,醫生的介入,其實是去看見病人生病的事情以外,那些生命的悔恨或自我肯定的過程。正因為有這個特權去窺視一個人的人生,醫生也必須要去理解病人不應該只有生病而已,他的家庭、工作、甚至整個人生,都受到很大的衝擊。

 

台中榮總緩和療護病房前主任黃曉峰醫師,曾經為很多末期病人送行,而他罹患胰臟癌的大哥,正是病房成立以來的第一批畢業生之一。當時大哥確診為胰臟癌,在黃曉峰醫師的理解中,大概只剩下六個月左右的時間,一開始曾經很心急,擔心在緩和療護病房還沒建置完成的狀態下,自己可能連照顧他最後一程的機會都沒有。

 

幸好大哥當時接受的化療反應不錯,過了一年多,才在黃曉峰醫師負責的緩和療護病房中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。

 

即使大哥生命走到末期,他仍然在家中扮演著安慰家人的角色,而不是被安慰的人,大哥面對生命的態度,也直接影響了黃曉峰醫師如何面對死亡。作為病人的弟弟以及緩和醫療的主治醫師,黃曉峰醫師試著從每一個醫療決定中跳脫出來,也不斷的跟醫療團隊討論自己是否因為家人的角色,做出大家不是很認同的醫療決策?正因為照顧病人的過程中,每一個決定都不是單一的,而是一連串的,因此面對生命末期醫療相關問題的時候,更需要深思熟慮,甚至在問題還沒有發生前就開始談。

 

在病人走到生命末期的醫療過程中,許多家庭問題也跟著浮現,但多數家庭的問題,其實早就存在,只是因為醫療過程需要做很多決定,這些問題才被放大。所以在我們的文化環境中,如果一個人想要善終,百分之一百必須要靠自己去爭取。人們如果願意思考生死問題,認為善終很重要,首先就要環顧左右,看看身邊有多少善終的阻礙,只有自己努力的去排除阻礙、解決問題,才有機會得到善終。

 

想了解更多《病人自主權利法》請點我